新開的小角落, 很適合畫圈圈...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弓道] 跨越時代的弽與放箭器


在弓道中,弽(手套)是個不太好上手的配備.
不同於反曲弓的指套或是其他傳統弓的扳指一般直覺~
弓道用的弽其實更貼近於複合弓所用的放箭器~
我想這也是弽異常吸引我的地方...





複合弓因為前重後輕的弓力曲線以及較斜的弦角,較少直接使用手指引弦,
而是採用弦上的D環搭配放箭器的模式射箭.
最常見的放箭器是板機式放箭器,
通常由腕帶+食指板機,



或是手握+拇指板機組成.
在瞄準後只需輕按板機, 弓弦就會釋放.



板機的結構通常是兩個槓桿構成,
第一槓桿根部壓住連結弦的第二槓桿, 便可用少量的力去控制弦上強大的張力.
這個也是我對使用弽一開始的概念, 透過中指壓住大拇指,
並在放箭時鬆開中指進而釋放勾弦的帽子.

這類的結構如果有足夠的練習, 也能有不錯的穩定性,
由於放箭時機完全由射手意識掌控,瞄準上也會偏向動態瞄準的形式~
也就是讓準心在靶心附近游移,並抓準時機放箭



不過在要求越來越高的射準競技中, 人們發現有意識的放箭會延伸出另一個問題.
那就是當射手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 身體會對放箭產生一定的預期心理.
而在按下板機或鬆開手指的瞬間, 身體會有不自主的退縮(Flinch)現象.
這個現象會因為射手的心理狀態(例如得失心),或是身體狀態(疲勞/被弦打到...等)
產生不同強度的反應, 進而導致箭著的不穩定~

note: 這現象在弓道中尤其明顯,因為超過耳根的Kai等於是將射手的臉放於弦的前方,
離的時候身體很自然會有想避開的反應.



於是複合弓的射準賽事中開始有所謂的背張式(Back-tension)放箭器.
這種放箭器並沒有一個按鈕, 而是透過逐漸增加背肌的施力,
讓放箭器勾弦的角度或是力量逐漸增加,當超過一個閥值時擊發.



對射手來說,這種放箭器的每次放箭都像是走火一般,
由於射手無法決定何時放箭, 只能將注意力回到瞄準與背肌延伸上.
於是每一箭都是在專注瞄準與持續施力中, "意外的"射了出去.



後來比對了弓道所學, 這其實也就是正確使用弽的方式,
不用中指按住拇指, 而是透過弦枕與捻革將弦卡住,
射手專注在Kai時的"正射"與"延伸"中, 並讓弦自己脫離手而去~



理解了弽與放箭器之間的關係, 就可以很好的抓住弽的使用邏輯,
當初學時對弽還沒有足夠信心時, 他就跟板機式放箭器一般, 透過控制手指來決定離的時機

而當射型穩定,追求更俐落自然的離時,就要將弽當成背張式放箭器使用,
放鬆手指, 單靠手套的結構hold住弦,
專注在身體的延伸,並讓妻手自然地轉動與增加的張力將弦帶出.
如此便能將手對弓弦產生的影響降至最低,



在最近練習中儘量地的讓自己去放鬆妻手的力量,
雖然還沒辦法做到完全讓弦自己出去,但也一直在減少放箭的主動性.
從錄影來看這樣的方式箭在射出後的姿態明顯直上不少~
目前要進一步修練的就是不要去預期那走火般的離, 耐心的等待它的出現與過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