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的小角落, 很適合畫圈圈...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2013 Olympus OM-D E-M1 發表小記



在網路上一堆高畫質流出圖中,
O記的2013最新旗艦 E-M1 正式發表了!

先揭露一下販售明細:
約10月中供貨,
EM1單機身約 45000
12-40鏡頭約 30000
兩個加起來 70000





這次的E-M1在定位上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
因為官方已經正式宣布這台機器將成為m43/43系統合流的首作.
這也代表了43系統正式走入歷史.



這次的發表會包含了三個主要元素,
鏡頭, 處理器, 和 感光元件.
這三者也是O記認為影響影像品質的最大要素.



感光元件:

首先, 這次合流的最重要關鍵, 就是在新的感光元件上.
這顆感光元件與E-M5相同為16MP像素.
不同的是在感光元件上安插了許多微小的遮罩像素.
這些像素可以在沒有反光鏡的結構下產生像位差資料.
進而驅動為相位差對焦所設計的43系統鏡頭.



在這種設計下, E-M1同時擁有兩套對焦系統,
也就是原廠所稱的Dual Fast AF.
接上原生的m43鏡時, 會使用81點對比式對焦點.
轉接43鏡頭時, 則會改用37點相位差對焦點來對焦.
另外在使用C-AF連續對焦時,
會同時啟動兩種對焦方式來提升準確性.



實際使用上, 43鏡頭在這台機器上的對焦動作確實平順許多.
但同時邪貓也發現對焦的速度跟環境光有很大的關係.
在比較暗的室內,或是鏡頭光圈比較小的情形下,合焦時間會明顯得較長.
如果對焦的時候畫面有晃動, 也容易造成誤判而無法合焦.



處理器:

O記上一次更新處理器應該是 E-P3/E-5 使用的TruePics VI.
導入了 細部增強技術, 可以使用較弱的AA filter, 來補捉更微小的細節.

E-M1所使用第七代的TruePics VII中, 這個技術進化到了第二代.
不但完全移除AA filter, 還包含了消除紫邊,
甚至是在縮光圈的情形下可以補償繞射現象所帶來的模糊.



在新的處理器加持下, ISO雜訊的表現比起E-M5/E-P5又更好了一些.
現場看到ISO 2500的表現仍然是相當乾淨.
跟E-P5一樣, E-M1也支援Low ISO 設定, 可以使ISO降到約100的設定值.



HDR也是在這次的更新中新加入的功能,
可以由相機自動合成-1~+2 或是 -2~+4 EV 的HDR照片.
在E-P5上的縮時攝影也從最大99張進一步延長到999張



在上一代處理器中, O記將影像處理中的曲線調整引進相機介面中.
這次的TruePics VII 更進一步的將色版也引入.
可以透過雙滾輪快速的調整色相與飽和度.



不過由於色相與飽和度的間格較大, 只能做較大範圍的調整.
使用上比較接近濾鏡的感覺, 另外因為白平衡也是色相調整的一種,
所以在調色模式下是無法控制白平衡的.



鏡頭:

鏡頭也是這次發表會的一大重點,
O記在這次發表會發布了新的鏡頭分類法與Roadmap.
m43鏡將分類為三個群組 m.ZD/ m.ZD premium/ m.ZD Pro.
m.ZD主打輕巧與方便, m.ZD premium 走的是定焦大光圈, m.ZD pro 則是專業取向的高(價)品質鏡.



這次同步發表的是 m.ZD 12-40 F/2.8 Pro 標準變焦鏡.
這顆鏡頭是O記在m43系統中的第一顆恆定光圈鏡頭, 在各個焦段都可以保持F/2.8的最大光圈.
它是一顆金屬鏡頭, 防塵防滴, 但拿在手上重量並不算太重
對焦環與12/17mm一樣, 可以往後拉切入手動對焦模式



12-40最讓我驚訝的是他的鏡片用料, 14片鏡片中有9片是特殊鏡片. 還有降低耀光的ZERO鍍膜.
可見下足了重本. 從MTF圖來看, 不管是廣角端還是望遠端,解析力的表現以變焦鏡來說堪稱頂級.
另外他的最近對焦距離在全焦段皆為20cm, 放大率可到0.3x.
已經可以當作是小微距來使用. 泛用性非常高.



鏡頭的最短長度並不是在12mm端, 所以變焦環有兩段不同的阻尼感.
12~18mm時較鬆, 18~40mm比較緊, 這點我覺得手感不是做得很好.
搭載的MSC線性對焦馬達, 實際用起來相當的暴力.
對焦在較暗的室內環境下依然迅速確實.

另外也要順便一提, 這顆鏡頭是MIC, 並不是在日本製造.



機身:

E-M1的機身是由金屬骨架構成, 感覺上相當的堅固.
表面上有一層咬花漆料, 摸起來的感覺像是43系統的單眼相機.
雖然耐用度會比較好, 但摸起來會有種塑料感, 質感上可能沒有EM5這麼細緻.



整台機器的大小其實跟E-M5差不多大, 重量也比想像中的輕.
加大的握把配合大面積蒙皮, 握感非常合手舒適.
但因為機身高度較矮, 一樣會出現小拇指懸空的感覺,
可能要考慮使用垂直握把才能進一步改善.



按鍵配置則是一整個專業走向, 機身前後佈滿了可自訂的功能鍵.
很巧妙的安排在不易誤觸又隨手可得的位置.
機頂左側的功能鍵還很刻意的做成像底片機迴片桿的造型XD
與E-M5很不同的一點是, E-M1在更高的防塵防滴水準下,
按鍵觸感反而更紮實. 行程短而明確, 面積也相對較大.

另外快門的聲音也和E-M5滾動音不太一樣, 比較接近E-P5那種細細的馬達音.
應該是使用同一個1/8000快門組.



總結:

邪貓覺得, E-M1的定位算是接替了原本E系統的位置.
它的最大目的, 應該是將43系統的用戶,儘量無痛的接軌至m43系統上.
為43系統畫上句點.
另一方面是為m43系統的用戶提供往上升級到專業用機的選擇.



以目前E-M1的表現來看, 就接替43系統來說, 我感覺是勉強及格.
雖然43鏡透過新的感光元件可以較平順的對焦, 在低光源時的表現我認為還無法與反光鏡系統相比.
不過放遠一點看, 這條路我相信是正確的方向.



而針對升級的客群來說, O記這次做得很不錯.
這台機器上有非常多的設計都是針對專業用戶而考量.
包含了許多細微的影像處理最佳化, 更大的連拍緩衝區(可連拍四十幾張...)
模式轉盤可以上鎖, 還有機身的耐候性...等.



而對於E-M5的使用者來說, 我覺得E-M1並不是直接比較的對像.
E-M5在定位上很明顯的與"Pro"隔著一段距離, 走的是比較雅痞的路線.
所以如果對專業級功能沒有很強烈的需求, 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必要升級至E-M1.
謠傳明年就會有正式接替E-M5的像機發表, 相信到時候各種新功能也會一一下放...


p.s.
這次發表會換了公關公司,
場佈和排場都強大很多阿...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