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的小角落, 很適合畫圈圈...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手上的弓,心中的道


弓道教室正式課程結束了,
因為出差沒法跟同期的夥伴們一起結束有點可惜,
不過這半年的旅程已經夠精彩了,似乎也該寫點東西記錄一下。





最初的動念是因為曾經喜愛的反曲弓,
在練習時讓我感到一種空虛感。
就像是在一個已經很熟悉的樂園,
熟悉到很難再對裡面的遊樂設施感到刺激。



就這麼剛好看到了弓道教室的招生消息,
想想弓道或許可以在我喜愛的弓箭中,
讓我看到不同的風景。
而結果也確實,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弓道教室是台灣弓道協會所開的課程,
弓協有點像是台灣的法人代表,
台灣幾處弓道場或是弓道團體則是協會的會員。
弓道相關的活動與段位審查都是經過協會來進行。



弓道教室以往是6期36堂課的課程,每堂課兩小時,
到了2024,協會的場地搬遷到新莊輔大附近,
課程也改成四期24堂課。
整體的課程會更緊湊,更偏向動作與射技的教學。



一般來說兩小時的課程中,
會有半小時的基本體,
也就是如站立,跪坐,行禮,走動等的練習。
因為弓道對於畫面感有很強的要求,
所以即使是平常的站立走動,都有很細緻的要求。



另外的一個多小時包含了不同期別的射法教學,還有射技練習。
每一期的第四堂課,則是會有個小講座時間,教一些比較周邊的知識和技術。



第一期的課程大多是基本動作,
還有讓學員先接觸弓,箭和手套,
一直到最後一堂課,會讓學員對著近靶射出第一箭。



第二期開始集中在射技的基本教學,
會有較多的近距離榻榻米放箭,
盡量在這期將射型調整到一定的水準。



三期會從榻榻米開始進展到近的(near target)射場,
隨著課程逐漸去習慣射場的進出禮儀與相關規則。



第四期會更多著重在流程的練習,
這也是比較“實際”的部分。
弓道的段位升級需要完成一套審查流程,
弓道競射也要依照競技流程來進行。
而流程其實就是基本體動作與射技的綜合表現。



在課程之外,參加弓道教室最讓我訝異的其實是“人”。
這邊的族群多樣性真的相當驚人,加上又是非常小眾的運動,參與的人都非常有趣。
包含講師各個都是個性非常鮮明的存在。



弓道與反曲弓本質上有很大的分別,
反曲弓是個高度競技化的運動,所以非常重視訓練與效率。
弓道在射技上也有些類似的元素,但整體而言更重視“畫面感”。
也就是相比於準確度,漂亮,盡力所射出的箭比射中靶更為重要,
而當這樣的概念進化到一定的程度後,即使沒有瞄準,箭也會自然的射中靶。
即所謂“正射必中”



這種美感優先的概念也延伸到器具上,
弓道使用的器具追求自然與手感,
和弓是世界上最長的弓,但卻只有不到一公斤的重量。
拉弓手穿戴的弽,則是用鹿皮手工縫製,使用研磨成粉的松脂做為止滑劑。
弓道服本身也是只透過綁帶,形成可以支撐身體又能展現氣勢的面貌。



弓道對射型有相當細緻的規範,
而射型本身又與射技有相當直接的關聯。
射法八節中的“會”,需要射手將弓拉滿直至耳後。
在這個姿態下,並不會有一個穩定的點讓射手去做瞄準,
前後手的高度與拉距都會影響箭著高度,
所以與其說用眼瞄準,透過感受身體姿態反而更能有效射中目標。



對我來說最奇妙的體驗反而是“道”的部分。
這並不是什麼玄妙的東西,而更像是探索弓道時所見的風景。
在課程的初期,一切的學習就像是有條道路與和善的村民指路般,讓你踏上旅程。
但站上射場後,周圍的引導會越來越少,
在手上/身上的疑惑會越來越多...



一瞬間,才發現自己已身在大山之中,
要透過對自己,對別人,對器材的觀察,摸索方向,
並用肉身來嘗試,試著攀爬意識所及的山峰。



這條道路會不會有盡頭?不知道。
但從弓道範士們的堅持中看來,
在有生之年,或許很難真正走到所謂的終點。



說不定求道的路, 本身就是目的,
而敲饗靶面的箭, 只是沿路上美妙的蟲鳴鳥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