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的小角落, 很適合畫圈圈...

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限量的殘酷-E-M5 Mark2 Ti 開箱~


2012年2月8號,
Olympus發表了OM單眼的數位版接班系列: OM-D
首發的機種便是E-M5.



E-M5一登場就帶著防塵防滴金屬機身與
五軸防手震的強勢規格,在中高階打出一片市場.

但承襲著O家不留技術的傳統,
接下來的E-M1, E-P5, 甚至主打中低階的E-M10
在性能上都有下打上的趨勢.



即使如此, OM-D 系列相機的發展步調還是不疾不徐.
整整三年後, E-M5的後繼機, E-M5 Mark2才站上舞台.



不得不說, Olympus是個很會炒作歷史感的公司.
從PEN/OM的數位復刻,還有許多機身細節的設計.
都可以看到O家試圖將歷史的記憶透過相機來延續.



在當年OM系列中, 第三代的OM-3推出了 "Ti" 特別版
以鈦合金製作上下蓋, 本意是減輕相機的重量,
但同時也變成了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版本...



在E-M5剛發表時,
邪貓就很期待再OM-D系列中也會出現Ti的復刻版.



這一等等了三年,
終於在2015, Olympus以限量7000組的方式發表.
OM-D E-M5 Mark2 Limited Edition...


=========================



不同於E-M5的藍白包裝,
E-M5 Mark2 使用沉穩的黑色紙盒.
文字則是以燙金處理.



外箱打開後還有一個上掀式內箱,
正面很簡潔的打上 OLYMPUS OM-D,
多了點神祕感, 讓人更想打開它一窺究竟.




內容物的Layout依然整齊,
下方一片薄薄的紙盒,
底下是不織布包裹的相機與鏡頭.
上方的盒內則是各種配件.



薄紙盒內收納了DM,光碟,與說明書.
說明書是日文版, 還好我跟Olympus系統相處很久.
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



限量版套中有兩樣獨特的配件,
真皮相機帶與卡套.



原本以為這條背帶只是原廠背帶改色而以,
沒想到細看還頗厲害.
外觀上為純黑色, 頸帶中間打上OLYMPUS商標



揹帶的材質上內側是布質,外側真皮.
兼顧質感與強度, 揹帶上帶著淡淡的皮香.
不只是頸帶的部分, 連側帶, 收線環都是真皮製作.



卡套的部分使用一樣的真皮製作,
內置限量的證明: 卡片一張...
標記著第3431位受害者...



卡片的後方是OM系列的設計者
米谷美久先生的語錄.




這次E-M5 Ti都是以Kit組的形式發售.
搭配 m.ZD 14-150 鏡頭.
不得不說, 在限量版的鏡頭選配上
這真的不是個好選項...
如果是鈦色限量的 12mm/17mm/25mm小定焦.
感覺上更能襯托出套裝的質感.



58mm 口徑的大眼睛,
光圈是長變焦鏡中常見的4~5.6/F
鏡頭蓋與遮光罩都有付上.



鏡身外殼是塑料, 但質感處理的不錯.
變焦環與對焦環做和機身一樣的鈦色處理



鏡尾接環是金屬材質,
並有橡膠圈提供防水性能,
最近對焦距離50cm,
算是O家鏡頭中比較遠的一款



這顆鏡頭可以算是O家14-150的第二代,
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防塵防滴的能力.
長焦旅遊鏡具備防塵防滴,實用性上是相當加分的.




E-M5 Ti 出場~
就機身功能而言,
限量版與 E-M5 Mark2 是完全一樣.
只有差再塗裝而已.



E-M5 Mark2 的蒙皮高度與位置都下降了一點.
因此上蓋的部分增加了點高度,
整體比例更接近OM系列.
同時左側的背帶環也更向前傾斜了一些.



E-M5 Mark2 取消了熱靴下的AP2連接阜.
這個改變讓熱靴高度下降,
軍艦部的角度也更加尖銳.



機頂配置了大量的Fn鍵,
為了塞入這些按鍵,
後轉盤的位置向機身外側移動,
轉盤轉動的聲音變得很小聲, 而且帶了點阻尼感.
手感比一代機要紮實的多.
快門鍵變的大而扁平,



Fn1 鍵旁也導入了E-P5開始使用的撥桿.
可以訂義第二組雙轉盤的功能.
邪貓將它定義成切到2時就變成錄影模式.
如此可以快速切換成錄影,
又可以將容易誤觸的錄影鍵,變成額外的Fn鍵


機背的右方, 依然有OMD系列突出的防滑拇指墊.
Speaker就直接打孔再上面.
下方的按鍵區變得簡單整齊,
與一代的軟按鍵不同,
按鍵的行程變短, 按壓感變的較為輕脆.



模式轉盤依然放在相機左側,
不同的是這次導入了E-M1的模式轉盤.
在中央配置了鎖定鈕,
電源開關也改置在轉盤與軍艦部之間.
構成類似底片機的捲片桿外型.



另一個相當大的進步是EVF,
也改用了 E-M1 的236萬點顯示器.
這顆EVF具有1.48x的放大率, 畫面非常大.
對於戴眼鏡的人來說畫面是會爆棚的...

EVF的反應時間非常快, 官方數據為10ms內.
實際看起來的感覺跟肉眼相似.
眼睛靠上時EVF自動啟動的速度也較上一代快的多.


機背螢幕算是進步很有感的一個部分.
E-M5時代所使用的OLED顯示幕一直都有色偏的問題.
在二代也總算換成了103萬像素的LCD螢幕



而且還配上了雙軸翻轉螢幕,
這個翻轉螢幕非常好用,
高低角度, 直拍橫拍, 甚至自拍全都ok.



這種翻轉螢幕還有個特點,
就是可以蓋上變成無螢幕模式XD

別看這樣很瞎, 像邪貓拍照完其實不太會預覽結果.
蓋上後螢幕就會自動切斷, 可以省下不少電...



機身的正面,
可以看到握把的角度與一代不太一樣,改善了中指的服貼感,
另外荔枝皮蒙皮的握持感也比E-M5的細菱格紋要好些.
鏡頭接環的角落, OMD的招牌切角一樣存在
在旁邊則是另外一顆功能鍵, 一般會當做景深預覽來使用.



機身左側的鏡頭釋放鈕,
連這麼小的地方都嵌入了蒙皮,
真的是費盡心思在營造質感~

上方可以看到對焦輔助燈,
以及新加入的閃燈同步孔.



旋開蓋子後可以看到同步孔的接頭.
不過對於沒有需求的人來說,
就是個看起來有點厲害的裝飾XD



感光元件並沒有更新, 一樣16MP.
搭載改良版的五軸防手震機構.
這代五軸防震的精確度可以達到微米的等級.
利用這點, 相機靜止的狀態下可拍攝40MP的高解像照片.


實際使用,一開始會覺得防手震的效果沒有第一代明顯.
後來發現其實是改良版的系統反應更快.
對於小幅的手震很快就補償,
而對更大的移動會視為取景所需的調整
所以黏滯的感覺沒有像一代般強烈



機身底部與一代類似,
可以看到翻轉螢幕的螺絲部份增加了面積
想必是要改善第一代邊框容易裂開的問題.

腳架孔變成了單獨的一個模塊,
鎖在機底前方接環軸線的位置.
從力學上來看,這個位置可以減輕較重的鏡頭對機殼的力矩,
過大的力矩導有可能致機底殼變形, 進而影響防水的性能



連接手把用的電子接點一樣用橡皮蓋覆蓋,
常在雨中作業的話要特別小心這個部分.



電池使用與E-M5相同的BLN-1,
電池卡榫改成了金屬材質,
而且連這麼小,看不見的零件,都做了噴砂霧面處理...



機身左側的橡膠蓋下,
裡面是Mic,USB,Mini HDMI三個連接阜.
這次的橡膠蓋比一代來的稍硬一些.



記憶卡蓋與一代相同,
這邊要小心儘量不要讓灰塵或顆粒沾到,
不然容易影響水密性.



E-M5 Mark2 另一個讓人驚奇的設計,
就是隨機附送的小閃 FL-LM3
體積相當小巧. 輸出可以達到GN 9.1



閃燈的背後, 開關播桿與熱靴解鎖鍵
當閃燈插上熱靴後會自動鎖上, 防止脫落.



合體! 頗有一股萌樣~
這顆閃燈使用機身的電源, 本身不用裝電池.
配合機身設計, 這顆小閃燈也具有防塵防滴的能力



LM3最強大的地方, 就在於它具有全向擺頭的能力
上下90度+左右各180度的旋轉,
這種設計通常是較專業的外接閃燈才具備



可動性高到可以回過頭把自己閃瞎...
有了這顆小閃, 在較暗的室內拍照
或是拍攝小東西想打反射光, 都會輕鬆的多


===========================



其實E-M5 Mark2發行後,
邪貓就一直關注這款相機
對於我來說,新的外型,翻轉螢幕以及wifi連接能力
都是相當吸引我的賣點



但礙於E-M5還是很正常的運作著,
一直沒有跨過讓我出手的界線...



Ti 限量版的發行,
剛剛好就成了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使用Olympus的相機, 算算也超過10年了.
不同時期, 對拍照也有不同的體悟.
追景, 追技術, 追科技, 追相機...

攝影的世界很大,
走一遭後, 更需要的仔細想想,
自己與相機間的關係,

是興趣? 是工作? 是享受? 還是負擔?

現在的我, 希望的只是份單純的信賴感,
輕靠著相機所乘載的那份品味.
找尋屬於我自己的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